倪三娘正在复健

坑!坑好啊!嗑晕过去!

死也不要去大唐喝茶!死也!不要!

翻身依旧咸鱼-夜曦明:

mark!


贫道法号等离子:



码住码住




子熠君:







古人并不像我们现在是泡茶叶茶,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,古人是用茶粉茶末来泡茶的。
看过好多小说同人文,作者君写来写去都是元宵、中秋,写来写去都是放河灯……诸君可以尝试写写别的东西。
下面是满满的干货!!!
由于篇幅有限,如有不懂之处请自行查阅资料。






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






茶食加工:茶末、茶粉、茶膏、茶饼、茶糊、茶汤、茶羹、茶糕、茶糖、蜡面茶
食用方法:末茶法、点茶法、三沸煎茶法、痷茶法、羹饮法、茗粥法
烹茶用具:风炉(用于生火)、灰承(承接炉灰)、筥(用于盛炭)、炭挝(用于碎炭)、火筴、鍑(生铁锅,用于煮水)、交床(将鍑支架起)、夹(青竹制成,用于炙茶)、碾(用于碎茶)、拂末(清扫茶末)、罗(筛罗茶末)、合(盛放筛罗后的茶末)、则(用于量茶)、水方(用于盛净水)、漉水囊(用于滤水)、瓢(勺取净水)、鹾簋(用于盛盐)、揭(用于取盐)、熟盂(用于盛开水)、札(清洗茶器的刷子)、巾(擦拭茶具),当然还有专门的茶碗,如用茶盏,便可能会配套茶托(茶托出现于唐代中后期)








日常饮料:除了喝茶喝酒以外还有饮子、乳酪








饮子:汤饮,有热饮也有冷饮,比如:砂糖冰雪冷元子,凉水荔枝膏,雪泡梅花酒……
乳制品:用鲜乳加工成酪(类似于现在的酸奶)、酥(酥油,即现在的奶油)、醍醐(熟酥中渗出的油状物)、乳腐(即现在的奶豆腐),可制成乳糜(酥油加米煮成粥)或乳饼。
餐食:饼、粥、羹、臛、汤、饭、面……









元日:饮屠苏酒、椒柏酒,食五辛盘、胶牙饧
立春日:食春盘、春饼
人日(正月初七):唐代以前食煎饼(北方)、食菜羹(荆楚一带)
上元节(元宵节):玉梁糕(洛阳)、蚕丝饭、科斗羹、盐豉汤,传柑
中和节:(中和节与上巳节、重阳节合称三令节)
上巳节:食煎饼、游赏宴乐
寒食与清明:食寒具(馓子)、麦粥、子推蒸饼(汉代枣糕)、镂鸡子,宋代寒食节有蒻叶饭、姜豉冻肉和腊肉;清明节用麦糕、乳酪、乳饼等上坟
浴佛节(佛诞日):天馂馅(一种素馅面食)、糕糜
端午节:除了粽子外还有百索(五色彩丝),粉团(水团,又名白团),五色水团,饮菖蒲酒、雄黄酒(有害的风俗,雄黄有毒,不应内服)或艾酒。
伏日节:始于秦德公二年,食汤饼(魏晋),蜜麨(加了蜜水的炒面)、冰麨(炒面中加冰)
七夕节:瓜果酒脯,捉蜘蛛,吃巧果(又分面巧、粉巧)、斫饼、明星酒和同心脍。培养巧芽,雕花瓜。
中元节:盂兰饼馅(五代时期),两宋时,道家吃“麻谷窠儿”,佛家吃馂馅、面棋、丰糕,民间有花油饼、转明菜花、馂豏、沙豏。
中秋节:饮新酒、吃“玩月羹”,水果、月饼(南宋史籍中才记载有“月饼”一词)
重阳节:西汉饮菊花酒,唐代以前有“蓬饵”,唐代重阳节有麻葛糕、米锦糕及菊花糕、茱萸酒,宋代有万象糕、食禄糕、狮蛮糕。
冬至节:唐代有酒宴,宋代吃馄饨。
腊八节:(原为腊日节,源于上古的岁终大祭)十二月八日,唐代吃脂花餤,宋代吃萱草面。五代时腊日更名为腊八,食腊八粥(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蕈、柿栗等)。
祭灶日:腊月二十四日,又称小年夜。“祀灶用花饧、米饵”、“作糖豆粥”,商贩“卖干茄瓠、马牙菜、胶牙饧之类,以备除夜之用”。






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上述资料大部分来源:刘朴兵《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》





评论

热度(324)

  1. 共2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